大家還記得前不久網上流傳了一張很火的有關科比在義大利度假的照片嗎?
照片中的科比儼然也抵不過歲月的侵蝕,成為了一名標準的中年發福男人。可以說如果我們只看上半身,不看臉的話。根本無法辨識出這會是一名單場砍過81分的超級NBA球星的身材~~
科比隨後也自我調侃:哈哈,照片中的人通常都會比現實中大一圈的,OK,接受挑戰,給我30天時間!
好吧,看來科比也無法接受自己變成 禾斗匕匕 。那麼最後科比到底有沒有減肥成功呢?
通過近期的照片,先不管科比有沒有恢復六塊腹肌,但最起碼我們可以看到肚子明顯下去了。
有很多朋友肯定會問,為什麼科比想瘦就瘦呢?我30天也很努力減肥了,飲食,運動,休息每個方面都有嚴格控制,為什麼瘦身效果沒有那麼好呢?
看了今天標題的朋友,應該已經猜出答案了,因為代謝!
職業運動員因為長期接受高強度且系統的身體鍛煉,新陳代謝本來就會普通人高,而且科比對自己的訓練更是出了名的苛刻,身體素質在職業球員中都屬於頂級的,雖然已經退役一年多了,但人家底子畢竟擺在那兒的。所以一旦認真減肥,很快瘦下來其實並不奇怪。
同樣的例子還有阿米爾汗的5月瘦60斤。
那麼普通人有沒有促進身體代謝的好方法呢?
嘿嘿,今天Burning就教大家四個妙招提高身體新陳代謝!
1. 規律的抗阻訓練
抗組訓練就是力量訓練,舉鐵。研究顯示,系統進行6個月力量訓練的實驗者要比沒有接受力量訓練的靜息代謝率增加了7%!這相當於一個每日1500千卡基礎代謝的人躺著什麼也不動就能多消耗105大卡或者半碗飯!
那是不是一定要進行半年以上的力量新陳代謝才會提高呢?
幸運的是並不是!進行一次高強度的力量訓練,人體會在訓練兩小時後代謝率提高11-12%,哪怕過了15個小時,新陳代謝率依舊提高有9%。這簡直太爽了,是開掛啊!
為了充分利用力量訓練的好處,Burning推薦大家力量訓練內容主要圍繞著大肌肉群來安排,並且盡量用不同的動作去刺激目標肌肉群,動作組數建議安排在8~12組。
此外,不如每天都抽時間動動,比一次性動很久要更好哦!
2. 選擇高強度間歇式運動
選擇的運動方式也會對代謝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首先我們了解一個概念EPOC,就是運動後過耗氧量。我們人平常什麼事情都不做的時候,我們的耗氧量是這樣子的,
但當我們開始運動後,身體應該需要足夠的能量來支撐我們進行運動,我們耗氧量就會變成這樣子。
但當我們停止運動後,耗氧量並不立馬恢復到平常狀態下。
耗氧量的下降方式其實應該這個樣子。
耗氧量回到運動前水平之前所累積多出來的耗氧量就是運動後過耗氧量,為下圖綠色部分,很好理解吧。
而EPOC持續時間越長,你消耗的脂肪也就越多。而高強度間歇運動則能讓EPOC持續24~48小時,這又進一步提高了你的新陳代謝。
3. 吃足夠的蛋白質
其實道理很簡單,我們的肌肉量會影響我們的代謝率。而長肌肉的過程就是肌纖維不斷被撕裂再合成體積更大的肌纖維的過程。
而合成過程中,必須需要有足夠的蛋白質營養作為支撐。所以在做好力量訓練的前提下,蛋白質補充就顯得格外重要了。一般而言,我們只會吃一日三餐時候,才會有機會攝取蛋白質。
而現有研究表明,要想最大限度刺激蛋白質幫助肌肉生長最好是在一天中多個時間段內攝取蛋白質。你可以將一天所需的蛋白質量分散在多個時間點內進食,也就是將蛋白質補充通過少食多餐的方式進行。比如吃5頓。
4. 拒絕節食
長期節食會對我們的新陳代謝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因為它會導致身體開始節約能量,從而抑制新陳代謝。研究表明,通過長期節食的方式來控制每天攝入的卡路里,反而會對每天的總能量消耗產生消極影響。
近期講座:決定健身效果的 8 大變數!
微信平台:劉洹Burning
客服微信:drburning2016
參考文獻
1. Lemmer, J. T., Ivey, F. M., Ryan, A. S., Martel, G. F., Hurlbut, D. E., Metter, J. E., ... & Hurley, B. F. (2001). Effect of strength training on resting metabolic rate and physical activity: age and gender comparisons.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33(4), 532-541.
2. Melby, C., Scholl, C., Edwards, G., & Bullough, R. (1993). Effect of acute resistance exercise on post exercise energy expenditure and resting metabolic rat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75(4), 1847-1853.
3. Mamerow, M. M., Mettler, J. A., English, K. L., Casperson, S. L.,Arentson-Lantz, E., Sheffield-Moore, M., ... & Paddon-Jones, D. (2014).Dietary protein distribution positively influences 24-h muscle protein synthesis in healthy adults.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144(6), 876-880.
4. Leibel, R. L., Rosenbaum, M., & Hirsch, J. (1995). Changes in energy expenditure resulting from altered body weigh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32(10), 621-628.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