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杨大姐都架着蜂窝煤炉子在大市场上摊黄儿,一家人支着六个炉子同时开工,摊黄儿用的米糊是用糜子米加水磨成的米浆,事前将米浆放入锅内炒熟,这一步叫“炒米浆”,米浆炒熟后放入瓮中需放一夜发酵,发酵后的米浆里麦芽糖的甜味已发挥至最大,像加了天然的甜味素一样,第二天出摊儿的时候,乘着这样满满一大桶的米浆糊,备好炉子就可以摊黄儿了。
铁炉子烧起旺火,摊米黄的特有器具“黄儿鏊子”已经架在炉子上预热了, 鏊子呈中间凸起之弧状,光滑油亮;周边隆起,便于舀入米糊烙制。盖子的大小恰好扣住底部。摊黄时,把黄鏊子放在炉子上,还要把火压住,火不能大,火大了就焦了,刷上胡油, 取下盖,用铁铲铲出置箅上,香甜松软的米黄儿做好了,稍晾凉后便可食用。
四川有一种街边小吃叫“蛋烘糕”,倒也是和我们西北地区的这种米黄儿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北方的这种米黄儿是专门由西北地区产出的糜子加水磨浆再发酵而成的,做法相近但口感和吃法却不同,很多地方在吃的时候会加以配菜,会卷着酱菜、豆芽、土豆丝,像极了北方的春卷。但在准旗,人们还是喜欢米黄儿那种带着甜甜米香掺杂着发酵后微微发酸原汁原味的味道。
在准格尔旗大凡小事都绕不过个吃,这些普通的食材原料总能在人们的手里变幻出许多新花样,准格尔人对于吃永远不会将就。每个地区的人都有自己心目中忘不了的家乡味,一半以上的乡愁属于记忆中的味道,而口腹之欲是普通人忙碌生活中最容易获得的奖励,几乎没有什么事是大家坐下来吃一顿不能解决的,无论是老镇街上的碗托儿,还是底街市场上里的摊米黄儿都是准旗人舌尖上的记忆,“嗞喽一声米香蹿,半圆米黄金灿灿。”这个清明,不妨再回到老镇沙圪堵买一张松软香甜的黄儿吃。
图文:刘浩
本期编辑:李娜
记忆中的米黄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